一、小鼠胃病模型构建常见胃病模型类型
1. 化学诱导模型
乙醇诱导急性胃黏膜损伤
步骤:禁食24小时后,灌胃给予无水乙醇(0.5-1 mL/只)。
特点:6小时后可见胃黏膜充血、糜烂,适合研究急性胃损伤修复。
吲哚m辛(NSAIDs)诱导胃溃疡
步骤:皮下注射吲哚m辛(10-20 mg/kg)或灌胃给药,24-48小时后观察。
机制: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导致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。
2. 幽门螺杆菌(H. pylori)感染模型
菌株:SS1或临床分离株(需适应小鼠胃环境)。
步骤:
禁食4小时后,灌胃给予H. pylori悬液(10?-10? CFU/只,每周2次,连续3次)。
感染后8-12周评估(慢性胃炎、肠化生)。
检测:胃组织PCR(ureA基因)、Warthin-Starry银染色(细菌定植)、组织病理评分。
3. 手术模型
醋酸诱导慢性胃溃疡:
开腹暴露胃,滤纸片浸渍50%醋酸贴敷胃浆膜面30秒,术后7-14天形成溃疡。
4. 基因修饰模型
转基因小鼠:如胃酸分泌相关基因(H+/K+-ATPase β亚基敲除)。
致癌模型:
MNNG(N-甲基-N'-硝基-N-亚x基胍)诱导胃癌:0.1% MNNG饮水喂养6-12个月。
二、小鼠胃病模型构建关键操作流程(以H. pylori感染为例)
预处理:
小鼠禁食4小时,减少胃酸分泌。
感染:
灌胃给予H. pylori悬液(含5% NaHCO?中和胃酸,提高定植率)。
监测:
体重与摄食量:每周记录,评估全身影响。
胃病理:HE染色(炎症评分)、Giemsa染色(细菌定植)。
免疫应答:ELISA检测血清IL-1β、TNF-α。
三、评估方法
大体观察:
解剖后测量溃疡面积(mm2)或计算溃疡指数(0-4分)。
组织学分析:
HE染色:评估炎症细胞浸润、黏膜厚度、糜烂深度。
特殊染色:PAS染色(黏液层厚度)、Masson染色(纤维化)。
分子检测:
qPCR检测炎症因子(IL-6、IL-8)、胃功能标志物(胃泌素、生z抑素)。
四、注意事项
动物选择:
C57BL/6小鼠对H. pylori敏感;BALB/c易形成严重炎症。
感染优化:
使用新鲜培养的H. pylori(对数生长期),避免胃酸中和不足。
伦理终点:
体重下降>20%或严重出血时需人道处理。
五、模型局限性
小鼠胃解剖结构与人类差异(无主细胞、胃酸分泌模式不同)。
化学诱导模型多为急性损伤,难以模拟慢性病变。